就战略而言,对于
丹麦来说,他们计划取得一场要付出极大代价的胜利,就算最后输球了,他们也让
德国队比此前的
荷兰、
葡萄牙时更加安静,因为他们知道,作为小组头名的德国只需要1分就足够,但却也因此暴露了自己雄心的不足,并最终付出了被淘汰的代价。
丹麦3防守中场的利弊
丹麦的战术部署就是想要遏制德国中场的进攻,在德国此前完胜荷兰队2个防守中场后,丹麦的对策是派上3个防守中场,
鲍尔森和
奎斯特和
齐姆林共同担起防守重任,这有效地抑制了德国中场的进攻力,德国中场3人组对荷兰一战中进攻意识最少的
赫迪拉在本场只能间歇性产生威胁,而
厄齐尔的作用则是这3场小组赛中最小的,至于
施魏因斯泰格则回撤得很深。
但给丹麦带来的后果则是因此严重缺乏创造性,其中
埃里克森顶替了受伤的
罗梅达尔改打右路,缺少了有速度的专职边锋,丹麦无法在德国后防线制造有威胁的斜传,要知道,在此前的比赛中,丹麦队经常使用这个战术。
德国的对策
丹麦队的另一个问题在于,遏制德国队并不像只是压缩德国中场空间那么简单,因为勒夫的战术就是要充分利用球场的宽度,
穆勒和
波多尔斯基一开始就扯到两个边路,让丹麦的防守线拉长,但他们两个都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中路,穆勒经常埋伏在
戈麦斯身后,当德国改打442时,波多尔斯基干脆和克洛泽搭档双前锋,这在他们的跑动中很显然可以看出来,至于波尔蒂的进球,则是他越过防守自己的丹麦右后卫
雅各布森插入禁区进球,这也显示了波多尔斯基的前锋本能。
丹麦变阵太迟
在丹麦队扳平后,场上的僵局显而易见,丹麦的3个防守中场成为防线上的一道屏障,但除了鲍尔森又一次差点射门得分外,丹麦的防守球员基本上没为进攻带来贡献,就算在他们需要进球时,他们的战术依然没变,奥尔森只用另一个防守中场C-鲍尔森把齐姆林换了下去,直到
本德为德国队再次领先,奥尔森才急忙换上更多进攻性地球员——
米克尔森,但就算在那时,丹麦的场上前锋也是只有
本特纳一个。
结论
如果由本德攻进德国的致胜球大部分原因要怪罪于丹麦后卫的滑倒,那么
西蒙-鲍尔森也让另一个德国球员轻松突破,这证明了许多事情:丹麦队只把防守重心放在中路,放松了边路的注意力,勒夫在
博阿滕停赛后让一个中场改踢右后卫,从而有能力把握进球机会,但没有一个丹麦中场或者后卫在这场比赛的运动战中有射门,他们的保守战术最终害死了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