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- 城市與球場 - 基輔(奧林匹克球場)

基輔

基輔

  基輔(烏克蘭語:Київ;俄語:Ки́ев)位於烏克蘭中北部,第聶伯河中遊。為烏克蘭首都,經濟、文化中心。位於第聶伯河中遊兩岸,及其最大支流普裏皮亞季河與傑斯納河匯合處附近。面積 782平方千米,人口約260萬,全市分為10個行政區。

簡介

  基輔的名稱來自“Kyi”,傳說中這座城市的建立者之一(Kyi, Shchek, Khoryv三兄弟和姐妹Lybid)。基輔在公元五世紀時是一座交易所,後逐漸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,並在十至十二世紀成為基輔羅斯的首都。1240年的蒙古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,使基輔失去過去數個世紀所獲得的影響力。後來強盛鄰國的興起,使得這裏成為這些大國的邊境重鎮(立陶宛大公國、波蘭、俄羅斯帝國)。

  19世紀末,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。基輔在經歷1917年俄國革命引發的動蕩時期後,自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,1934年後成為首都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基輔遭受戰火蹂躪,但戰後快速的復原,成為蘇聯第三大城。1991年蘇聯解體,烏克蘭獨立,基輔成為烏克蘭首都。

城市歷史

公元822年,第一個俄羅斯民族國家基輔羅斯在烏克蘭的基輔建立。988年全市改宗東正教,往後兩個世紀通過歐亞貿易逐漸繁榮起來,被稱為第聶伯河上的“帝王之城”。1240年,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及其蒙古帝國遠征軍攻占基輔,其後成為欽察汗國的一個重要城市。1362年,西面的立陶宛公國入侵;1569年又被割讓予波蘭;1686年歸於俄國。19世紀初俄國沙皇銳意發展工業,基輔成為烏克蘭一帶的領導城市;60年代與莫斯科和敖德薩通鐵路。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成功,基輔遂於翌年成為獨立的烏克蘭國家首都。1941年蘇軍敗退,被納粹德軍占領。1943年蘇軍重臨解放基輔。二次世界大戰後,蘇聯政府授予基輔以“英雄城市”的稱號和金星勛章、列寧勛章,表揚該市人民在戰爭中的勇敢和犧牲。1991年,基輔發生騷動,烏克蘭脫離蘇聯獨立,該市成為烏克蘭的首都。

城市環境

基輔市內的樹木眾多,最具特色的是歐洲七葉樹(烏克蘭語:каштани,kashtany)。

基輔被稱為綠色城市,擁有兩座植物園及眾多公園。該市最為醒目的綠色景觀是沿著第聶伯河右岸,較未發展的綠色山丘。二戰博物館便座落於此。聖米迦勒大教堂在各個島嶼中,Venetsianskyi(或水上公園Hidropark)是發展度最高的島嶼。該地有一座遊樂園、數座海水浴場、出租小艇和夜總會。勝利公園(Park Peremohy)位於 Darnytsia 地鐵站附近,是散步、慢跑和騎自行車的熱門目的地。劃船、垂釣、水上運動也是受歡迎的活動。由於當地的湖泊與河川在冬季時會結冰,因此冰釣釣客十分常見,小孩也會趁機前去溜冰。然而在炎熱的夏季,白天最高氣溫有時達到30至34度,吸引了更多的群眾前往岸邊遊泳或日光浴。


奧林匹克球場(OLYMPIC STADIUM)

奧林匹克球場

類型:綜合性體育場
容量:63195人

簡介:基輔奧林匹克國家體育場是一個位於烏克蘭基輔的多用途體育設施,基輔奧林匹克國家體育場位於山坡上,基輔奧林匹克國家體育場是烏克蘭最大的體育場所。

  基輔奧林匹克國家體育場除了能用了舉辦足球比賽,也能作為其他運動賽事的體育設施來使用,基輔奧林匹克國家體育場的設計是為了以後能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。基輔奧林匹克國家體育場將被用來舉行2012烏克蘭-波蘭歐國盃的決賽。基輔奧林匹克國家體育場是2012年歐國盃的主要球場,基輔奧林匹克國家體育場這座重建翻新的球場可容納60000人,將主辦5場歐國盃比賽,其中包括2012年7月1日的歐國盃決賽。

積分榜
    排名 球隊 勝/平/負 積分

    城市與球場

    歷届歐國盃前三名

    年份 冠軍 亞軍 並列第三名
    2008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土耳其
    2004希臘葡萄牙荷蘭捷克
    2000法國意大利荷蘭葡萄牙
    1996德國捷克法國英格蘭
    1992丹麥德國荷蘭瑞典
    1988荷蘭前蘇聯意大利 、前西德
    1984法國西班牙丹麥葡萄牙
    1980前西德比利時前捷克斯洛伐克
    1976前捷克斯洛伐克前西德荷蘭
    1972前西德前蘇聯比利時
    1968意大利前南斯拉夫英格蘭
    1964西班牙前蘇聯匈牙利
    1960前蘇聯前南斯拉夫前捷克斯洛伐克